|
2017-06-05
陈景林:植物染商品需要具备「形之美、色之雅、质之优、技之精、用之当、史之观」新六艺!
亚洲大学(Asia University, Taiwan)时尚系5月31日邀请天染工坊创办人陈景林,以「从传统工艺到时尚设计」为题演讲,分享传统染色工艺的复甦以及发展;陈景林老师表示,植物染色的取材及制作过程,其中蓝靛染料,世界各地皆有蓝植物的种植,主要分为四大科别,台湾主要种植马蓝以及木蓝,在清朝末年蓝染产业发展兴盛,在各地皆有染坊创立;也因为各地都有蓝草,蓝色因而成为传统社会里服饰的基本色。
陈景林老师不仅协助复甦台湾染色工艺,也将研究实验及经历汇整成书,并且获得文化部的支持出版,有系统性的介绍天然染料,将传统天然染色技法利用科学整合知识,在2000年举办展览,第一次发表天染染色打样色票。陈景林老师强调,每一次举办展览,都要劳师动众很辛苦,但每一次都能得到很大的回响!
「蓝染工艺又分许多种染色技法!」陈景林老师分享说,他到民间考察时,发现蜡染起源于印尼、印度,植物染色因为天然不添加多馀的化学成分,所以在保存必须十分注意,日本传统的埋缸技术,利用地底温度稳定,不论甚么气候都不怕染缸因为忽冷忽热而变质。
陈景林老师强调,植物染商品需要具备「形之美、色之雅、质之优、技之精、用之当、史之观」的新六艺追求,意思是指:商品的造型要兼具美,配色要优雅,材质要优秀,技艺要精良,运用要洽当,要了解染织的概况,这样所设计出的商品才能具备天然与时尚。
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兼时尚系主任林青玫指出,近几年,在台湾的染织产业的努力下已逐渐成长,天然植物染色色彩,呈现深浅不一朴实沉稳、古典奢华感,只要运用不同巧思及染色技法和掌握染料深浅营造出的效果,便能制成大众喜爱的绿色商品,成为台湾设计师们设计各式原创商品的新素材。透过陈景林老师的经验分享,了解世界各地染织的文化发展与应用,市场与文化的变迁,循着社会需求与脉动,可将传统工艺转换为时尚精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