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設計師表示設計會有路徑,是可以找到新的創意路徑,因為跟生活相關,生活的面向包含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。所以就會有一些限制,我們在生活當中任何一件事,不管是財務限制、環境限制或者人的限制。對邱設計師來說,有時候限制並不是一個不好的,她反而能夠在限制當中找到創意。
談到「設計與藝術的差別」。設計是為了讓生活更好/更有意思,與藝術最大的差異是設計是離不開人,做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,讓人生活更有意思。邱設計師表示在工作過程中會發現有一些隱藏的魔鬼細節,並且和生活型態息息相關,發現生活型態的了解是非常重要,因為背後隱藏原本的價值觀。建議從剛性需求的地方來尋找創意路徑,如果要走的長久,從剛性需求來看,產品的壽命比較長,可做比較長的規劃。
邱設計師表示,數據是生活型態的解謎,常常會是因為數據影響到我們怎麼決定這件事情,當我們看到一些現象去尋找原因時,可用數據去印證到底出了什麼問題。她鼓勵同學在設計中可以跳脫常態,不一定要很嚴謹的,可以去思考比較跳痛好玩的方式呈現。更重要的是,除了想要有非常好的創意之外,還可以找一些不同的路徑,進而找到一些新的點子。
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副院長暨時尚設計學系主任林青玫表示,透過此次邱設計師的講座分享,不僅啟發同學們在設計思維上的深度與廣度,也強化了對生活型態細節的觀察力。她指出,設計源於生活,唯有敏銳的感知與不斷的自我挑戰,才能開創更具創意與影響力的設計作品。此次活動不僅激勵同學勇於突破自我,更為未來在設計領域的發展開啟無限可能。

圖說: 邱瑜蓉設計師分享「設計的創意路徑-從生活型態尋找」。

圖說: 邱瑜蓉設計師舉例工作當中發現的隱藏魔鬼細節。

圖說: 邱瑜蓉設計師談到,設計是為了讓生活更好/更有意思。
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