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刺繡藝術家粘碧華受邀到時尚系演講!---
鐵網珊瑚工作室粘碧華老師,分享思考將刺繡傳統技藝,融入現代元素,將不同材質運用在刺繡創作。
亞洲大學(Asia University, Taiwan)時尚系9月26日舉辦「創作思考-傳統技藝與當代思維」講座,邀請鐵網珊瑚工作室刺繡藝術家粘碧華,分享思考如何從這門傳統技藝,融入現代元素。粘碧華老師說,仿古的圖案再好,也無法超越古人,為了在刺繡上嘗試新的事物,她將不同的材料複合應用在刺繡創作上,例如亞克力、泰絲、麻繩、漆包線、金屬絲、橡膠管等材料進行創作。 創意設計學院副院長兼時尚系主任林青玫表示,刺繡是一門傳統工藝,也是人類祖先的珍貴遺產之一,它可以以各式的針線構成各種優美圖像、花紋與文字的工藝,憑藉一根細小的鋼針上下穿刺,完成令人感動的圖案組合,在工藝美術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,將刺繡融入設計之中,可使服裝和配飾增添獨特精緻美感提升展品價值並可傳承傳統工藝。 粘碧華老師曾拜國寶級藝術家陳嗣雪女士為師,學習當時新穎的刺繡針法—「亂針繡」,後來遠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攻讀金工首飾設計,並取得英國諾丁漢德大學織品服裝系碩士學位。粘碧華老師著有《刺繡針法百種:簡史與示範》、《刺繡首飾》、《清代台灣民間刺繡》、《首飾設計百種:歷史、美學與設計》等書籍。 粘碧華老師表示,刺繡圖案在中國歷史有著嚴格的禮制規範,為了創作時的靈感及深入了解這門藝術,她研讀了《繡譜》、《尚書》等書籍,發覺刺繡藝術是無國界的,每個文化之間都有相似的圖案,如果追循線索到古歐洲、中東等西方的藝術,更發覺古文化之間曾經有過的交流、影響,「東西方歷史文化的不同,造就不同的刺繡圖樣與藝術發展。」 「除了傳統的絲線與棉線外,我們還能做什麼?」粘碧華老師強調,她想要讓看到刺繡作品的人,不會單純覺得這只是中國古老的工藝品,而是來自21世紀的一個創作者。她希望做一位刺繡藝術的播種者,能將刺繡藝術推廣出去,讓更多人領略刺繡之美。 「未來創作的主題、創作上會遇到何種困難?」時尚系學生提問,粘碧華老師答說,她所創作的主題,大部分來自生活的經驗,在運用材質上,儘量表現出她是21世紀的創作者,因此,在材料的利用上,會運用這個時代看得到的材質。 林青玫主任表示,粘碧華老師遵循刺繡傳統技藝卻又不拘泥於傳統思維,在敘述創作過程的同時,也將她「傳統卻不古板」的中心理念傳達給學生,希望能讓同學們以更多不同的角度去揣摩、應用這門藝術,帶來更多創意與設計應用。
|